每一件废弃的物品都是放错地方的艺术品。3月30日,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虎妞说“碳”——低碳艺术研学体验展开展,56件由废旧物品为原材料制作的精美艺术作品集中呈现,在传播树立生态环保理念的同时,也能给观众带来艺术的美感享受。
该展览位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楼生态廊北侧,最大限度利用了自然光源,整个展览格调清爽明快。展览分为“历史的咏‘碳’”“神奇吸管画”“创意大奇迹”“柜族小世界”“童年好好玩”五个章节,共展出了低碳艺术作品56件。
据了解,所有展品均由废弃的吸管、可乐瓶、衣服、塑料袋等回收物制作而成,展柜也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用可回收的纸板和废旧展具制成,并可以循环使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作品主题鲜明,构思巧妙,制作精美,个个形象生动逼真,让人忍不住想去近距离欣赏。
和常见的博物馆历史文化展陈不同,作为研学体验展,展览注重沉浸式体验,并创新应用了“镇馆之宝”——虎钮錞(上古代巴人白虎图腾形象化身而成的“虎妞”)形象,用充满童真的视角带领观众作艺术导赏。
“希望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向我们的观众,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来传递低碳环保的理念。”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策展人马玉霞表示,此次展览也是三峡博物馆践行社会责任,联合社会力量参与办展的一次探索,希望将“碳达峰”“碳中和”这样的国家战略方针用一种大众更熟悉的方式普及开来,引导大家从自己做起,积极加入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行列中来。
“展览很惊艳,没想到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还能制作出这么多精美的艺术品,确实让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前来观展的市民徐红利对此次融历史性、艺术性和科普性于一体的展览赞不绝口,这些作品也给她带来了很多变废为宝再利用的灵感。
展览还邀请了巴蜀小学、人和街小学、重庆市人民小学等师生参与展览倡议视频录制,向观众发起争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的倡议,把“碳中和”大目标拆解成小行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到节能降碳、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低碳消费等,从行动中寻找“小窍门”,养成好习惯;向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宣传“碳中和”知识,推广低碳生活好方法好经验;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生活行为习惯。
该展览将免费展出至6月30日。温馨提示,由于还处在疫情防控期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实行预约参观制,市民朋友可在该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预约后前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