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维持好生态平衡是对地球最好的保护。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常在夜间出现,用“硬核”科技默默守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让我们通过“警花小钰”来看看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守护母亲河的故事。
可视化鱼竿?用“黑科技”打败“黑科技”
“不可能呀,你们怎么就能看到我呢?我还特地选了个有遮蔽的地方”面对突如其来的民警,犯罪嫌疑人王某惊讶万分,刚刚他使用“黑科技”设备钓鱼时的那股兴奋劲早已荡然无存。王某一旁的鱼桶里躺着一条20cm长的鲤鱼,鲤鱼尾部附近有一个血洞,这是王某使用“黑科技”设备“可视化鱼竿”造成的。
据王某交代,他在市场闲逛时,看见有人在兜售一个名为“可视化鱼竿”的鱼竿。这个鱼竿鱼钩比普通得更加锋利,且连接有摄像头,鱼线是用来连接摄像头的电缆线。“钩”鱼的人可以通过配套的屏幕看水下画面,判断是否有鱼经过,一旦目标出现,直接拉钩就可以得手。但因为鱼钩特别锋利,即时鱼儿侥幸逃脱,也会因为鱼钩造成的巨大伤口而很快死去,这样的“黑科技”对鱼儿是致命的武器。
“可视化鱼竿”的确让王某屡屡得手,因为鱼儿的行踪全然暴露在他的视线里,但他殊不知他的行踪也早已被民警掌控。长江沿岸幅员辽阔,捕捞者往往又是晚上出没,想要在黑夜中靠人眼找到非法捕捞者没有那么容易,再加上有的犯罪嫌疑人有一定的反侦察意识,会用草丛遮蔽自己,这更为锁定嫌疑人增加难度。但是,民警手握的有一项“黑科技”能让捕捞者无处遁形--热成像传感器。
民警运用热成像传感器,能在茫茫黑色中迅速精准锁定嫌疑人捕捞的位置,位置确定的同时,热成像传感器会将准确坐标显示出来,这样一来,无论嫌疑人靠什么遮蔽,都能被迅速锁定。
警方抓获非法捕捞犯罪嫌疑人(江北警方供图)
拒不承认?“千里眼”已将不法行为全程记录
5月24日,开烧烤店的张某伙同朋友李某、王某到江北区铁山坪街道某禁渔河道捕鱼,张某兴致勃勃,承诺要亲手给朋友展示自己高超的烤鱼技术。电鱼器、鱼桶、头灯、抄网……三人做好了充分准备,开车向江边驶去。
三人分工明确,一人背着电鱼器,一人提鱼桶,一人拿着抄网抄鱼,不多久就已“收获满满”。突然,手电筒照到三人身上,“不要动,警察!”,听到民警的声音后他们慌了神,急忙将身上的捕鱼工具扔到一旁。
三人迅速整理了紧张的神情,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非法捕捞的事实,并谎称鱼桶里的鱼是自己从市场买的,这些工具也是刚刚在河边捡的。面对三人的狡辩,民警不慌不忙地拿出来一段“千里远”拍摄的画面。
“千里眼”,是江北公安对长江流域进行空中巡查所专门配备的无人机,无人机可以根据需要装备带有高清夜视功能的摄像头。无人机在高空不定时地在长江流域附近巡查,极大提高了巡查效能。
画面中完整地记录下三人非法捕捞的全过程,从三人下车步行到河边,再到后面用工具捕鱼,无人机都一一拍摄下来。面对铁证,三人低下了头,如实供述了违法犯罪事实。
今年以来,江北公安出动无人机侦查30余次,侦破非法捕捞类刑事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有力打击了非法捕捞类违法行为。
增殖放流,致力于维护河流生态平衡
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江北警方供图)
6月1日,在江北区江北嘴水域,7万多尾精心挑选的鱼苗被放入长江与嘉陵江交汇水域,回归自然。
在第七个“全国放鱼日”到来之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联合区公安分局等多单位举行增殖放流活动。此次放流精心挑选了6种适应长江水域的品种。主要以常规经济物种为主,但综合考虑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和资源监测实际情况,也加大了胭脂鱼、岩原鲤等长江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放流数量。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禁渔期间,一定不要心存侥幸去捕鱼,如发现非法捕捞的违法行为,请及时拨打110。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保护养育我们的母亲河。”参与活动的江北区公安分局食药环侦支队副支队吴波这样说道。
关键词: